科研机构

建筑与风景园林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9-11-14  浏览次数:

一、平台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  

1.1风景园林学是研究人类居住的户外空间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复合型学科,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将风景园林调整为一级学科,如何将我校的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发展壮大,风景园林学科如何在我校这样的以工科为背景的学校中发展,成为我们日常思考的主题,也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1.2建筑与风景园林研究所依托于艺术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为学科发展提供科研和实训基地。坚持“合理定位、统筹规划、优化结构、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水平”的原则,凝练研究方向,立足地域,结合校情,搭建合理、高效的学术平台。

1.3充分利用我校建筑院校的学科背景,强调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等学科的交融,互相补充、互相依托、共同发展,体现我校风景园林学科的建筑艺术特色,占领我省建筑与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高地。


二、主要研究方向、任务与目标

    2.1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1、以风景园林发展演变为主线的风景园林文化艺术理论;2、以风景园林资源为主线的风景园林环境、生态、自然要素理论;3、以风景园林美学为主线的人类生理心理感受、行为与伦理理论。这三大领域的综合构成了包括各类风景园林遗产保护

在内的风景园林学科实践应用的理论知识基础。

 2.2园林与景观设计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1、传统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3、城市环境艺术理论与实践。这三大实践领域需要丰富深入的生活体验和富有文化艺术修养的创造性强调学科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三、现有研究基础、条件

    3.1本研究所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5.7%,具有硕士学位的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占100%。

    3.2本学科领域目前拥有专业图书11万余册;拥有学科共用的公共空间环境实验中心,面积400余平米,总资产100万元;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8个。

3.3近三年,本研究所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60篇;出版专著4 部,教师主持参与教研、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3等奖1项,研究成果在我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在社会实践领域也取得丰硕成果,进行了大量的设计实践项目。


四、研究院技术带头人情况

莫畏,女,1967年9月出生,汉族,建筑学硕士,工学博士,3级教授,研究生导师;吉林省政协特邀委员,长春市南关区人大代表;日本东京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长春市规划局咨询专家,吉林省文物局重大项目咨询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欧美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作为我省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领域知名的学者,是我省第一个建筑学博士,我省该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唯一一个该领域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外建筑与景观史论、地方近代建筑与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地域民族建筑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实践中,注重围绕地方历史建筑及城市文化与文脉研究、保护和利用,地方汉、满、朝鲜族等传统居住文化形态研究等领域展开研究,形成独到的、富于地域色彩的研究特色,这些成果也成为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参考,对我省地方城市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确定与保护;城市紫线的制定;城市色彩与城市风格的定位,以及乡土建筑与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与策略研究,推动和实践了大量的相关案例。这些成果与实践,也为长春市大批近代建筑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长春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强力助推,对我省地域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莫畏教授迄今为止已经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及EI论文18篇;作为项目主持人主持了国家级及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11项,出版了《长春近代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1932-1945)》等多部学术专著;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和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