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1日下午,由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主办的“AIGC×设计教育:教学重构与范式创新”系列讲座第三讲在逸夫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场讲座继续由启点势界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宋鹏先生主讲,以“AI赋能空间设计实战:效果图生成、模型构建与流程整合”为题,重点围绕ComfyUI可视化工作流设计与LoRA模型微调训练两大核心工具展开深入讲解,进一步拓展师生对AIGC在设计教学与创作实践中的认知深度。


讲座首部分,宋鹏围绕“可视化即认知重构”展开分享,重点介绍了当前最受AI设计师欢迎的开源节点式工作流平台——ComfyUI。作为一套以模块节点连接为核心的图形化AI生成系统,ComfyUI打破了传统单指令式的提示词模式,将AI图像生成过程拆解为“输入—转换—输出”的流程逻辑图,并支持用户自由搭建、插拔修改。
他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从图像起始噪声生成(Noise Node)、基础模型调用(Checkpoint Loader)、正反向提示词输入(Prompt+Negative Prompt)、CLIP文本编码器调用、采样器算法选择(Sampler)、图像尺寸与宽高比例配置,再到最终图像输出与后期Refiner修复节点,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图像生成链条。
宋鹏指出:“ComfyUI不仅提升了创作自由度,更关键在于它帮助设计师建立对生成流程的视觉感知与结构控制意识。” 他强调,面对生成式AI的深度渗透,懂流程、会拆解、能调控,将成为设计师在未来保持创造力与掌控力的关键能力。


讲座第二部分,宋鹏聚焦于当前生成式AI设计中的核心能力之一——模型微调(Fine-tuning),重点讲解了以LoRA(Low-Rank Adaptation)为代表的轻量训练机制在设计场景中的实际价值。他指出,LoRA能够在不修改大模型结构的前提下,以极低的计算资源与样本需求,实现风格迁移与视觉特征定制,是目前AI设计师实现“专属风格控制”的关键技术路径。
在现场展示中,宋鹏以设计类项目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LoRA技术,对模型进行特定空间风格、材质质感、插画语言甚至品牌图形语言的训练微调,进而大幅提升AI生成图像的一致性、辨识度与风格连续性。讲座中,宋鹏还展示了LoRA模型在ComfyUI中的集成流程,使师生们清晰理解“训练—调用—生成”之间的技术闭环。
他指出:“未来的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表达能力,更要拥有训练AI、塑造AI表达风格的能力。设计教育应帮助学生突破对AI工具的表层使用,深入到模型控制与风格生成的能力建构中。”

围绕ComfyUI与LoRA在教学中的延展价值,宋鹏进一步提出,设计教育不仅要传授软件操作,更要培养学生理解生成逻辑、组织流程结构、反馈调试内容的综合能力。在AIGC日益深入创作实践的当下,“表达力”之外,“建模力”“控制力”“风格感知力”已成为设计新能力矩阵的关键组成。
他进一步强调:“未来的设计课程应从‘项目导向’过渡到‘流程导向’,从‘单点任务训练’升级为‘系统化设计生成教学’,引导学生在AI协作中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力。”
这一理念与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近年来持续推进的教学改革方向高度契合。学院坚持以“产学研融合”为支撑,以“数智驱动”激发教学创新,积极构建覆盖工具认知、能力建构与流程协同的综合型育人机制。此次讲座内容的深度融合与实践转化,正成为“数智+设计”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地的重要支点。


至此,“AIGC×设计教育:教学重构与范式创新”系列讲座已完成三讲联动,分别从技术发展脉络、能力模型重构、工具体系实操三个维度,系统勾勒出AI时代设计教育的核心命题与实践路径。通过高密度的知识传递、前沿技术演示与系统化教学引导,讲座不仅提升了师生对AIGC的整体理解,也为学院未来的课程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坚实支撑。
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林铓表示:“AI不是挑战,而是通往未来设计教育的钥匙。它打开的不只是一个技术入口,更是教育逻辑和设计生态的重构契机。设计教育要从知识传授转向认知生成,从工具操作转向能力建构,从学科边界走向融合生态。我们将继续以开放、协同、系统的理念,推动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设计教育新生态。”


人工智能时代真正需要的,不是对技术的盲从,也不是对变革的回避,而是拥有以创造性思维驾驭智能工具的能力。通过本次系列讲座,艺术设计学院希望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技术观、教育观与创作观,在重构中思考,在融合中前行,成为智能时代的设计者、组织者与思维重塑者。
未来,学院将以本次讲座为起点,继续深入推动“数智+设计”融合教学的理念落实,在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平台建设、产教协同等层面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面向未来、面向产业、面向挑战的新型设计教育体系。
初 审 | 李乔
复 审 | 韩璘
终 审 | 吕欣